當遠在千里之外的孫子在視頻通話中哭著說車禍需要救命錢,聲音顫抖,面容焦急,誰又能想到這竟是一場精心策劃的AI騙局?利用深度偽造技術編織的親情陷阱,正讓越來越多的老人成為高科技詐騙的受害者。隨著人工智能(AI)技術的快速發(fā)展,詐騙分子的手段也日益“高端化”和“精準化”,老年人群因信息不對稱、技術陌生感以及對親情的高度信任感,極易成為被鎖定的目標。掌握識破這些高科技偽裝的技巧,是守護晚年“錢袋子”和情感世界的關鍵防線。
一、 AI詐騙的核心武器:偽造“真實”的幻象
AI詐騙之所以危害巨大,在于它能突破傳統(tǒng)電話詐騙的單一聲音維度,制造出極具欺騙性的多感官偽證,讓“眼見為實”變得不再可靠:
- 聲音克?。╒oice Cloning): 騙子只需獲取目標親友(如子女、孫輩)幾段簡短的語音片段(甚至從社交媒體上公開的視頻中提?。?a class="external" href="http://www.xmqqs.cn/tag/ai%e6%8a%80%e6%9c%af" title="查看與 AI技術 相關的文章" target="_blank">AI技術即可合成出以假亂真的聲音。這類AI語音合成騙局常偽裝成緊急求助場景:“爸媽,我出車禍了/被警察抓了,急需錢保釋/交手術費,別告訴別人,快轉賬到這個賬戶…”,利用老人的恐慌心理施壓。
- 視頻換臉(Deepfake): 這是更高級的欺詐形式。騙子找到目標親友的清晰照片或視頻,通過AI算法將詐騙者的臉替換成目標親友的臉,并驅動其口型與克隆語音同步,制作出逼真的“假視頻通話”或“假求助視頻”。當老人“親眼看到”親人在視頻中痛苦求救,其心理防線極易被徹底擊潰。深度偽造視頻已成為最具迷惑性的詐騙手段。
- 偽造身份與信息: 冒充公檢法、銀行、社保、大型電商平臺等官方機構,利用AI生成逼真的工作證件、紅頭文件、公文截圖,甚至偽造官方客服號碼來電顯示(改號軟件),以涉嫌洗錢、社保卡異常、包裹藏毒、賬戶需凍結等理由誘導轉賬或索要驗證碼、銀行卡密碼。此類AI身份偽造多通過電話實施,但偽造的證明材料極具欺騙性。
二、 老年人識破 AI 詐騙的“火眼金睛”技巧
面對利用高科技編織的騙局,老年人無需恐慌,掌握以下核心識別技巧,可練就一雙“火眼金睛”:
- 警惕“緊急”與“保密”要求: 這是AI詐騙(尤其是親情類)最慣用的話術。騙子會刻意營造緊張氛圍(車禍、被捕、生病急需手術費等),并要求老人“不要告訴任何人”(如其他子女、配偶),阻止其進行信息核實。任何要求你向陌生賬戶轉賬且不讓告知他人的情況,100%是騙局!
- 打破“眼見為實”的迷信:
- 視頻驗證法(針對換臉視頻): 如果視頻中的“親人”行為可疑(如只露臉,背景奇怪,不回答你的特定問題),要求對方在鏡頭前做一個特定的、隨機的動作(比如用手指在臉前水平移動三秒、摸一下特定耳朵、對著鏡頭眨三次眼)。當前的AI換臉技術實時驅動復雜、隨機的面部遮擋動作仍有難度,通常難以自然完成。
- 詢問隱私細節(jié)法: 故意問一些只有你們之間才知道的非常私密且近期未提及的細節(jié)或往事(如孫子上次生病住院的病房號、你們上次單獨見面時一起做的某件事的具體細節(jié))。騙子掌握的息或過往聊天記錄通常無法涵蓋這類臨時提出的、具體的隱私問題。
- 核心原則:視頻里看到的“親人”要求轉賬,等同于陌生人要求轉賬!必須通過其他獨立渠道(撥打其本人常用電話/聯(lián)系其他近親屬)進行雙重確認。
- 聲音存疑時的驗證策略(針對聲音克?。?/strong>
- 不要輕信單一通話渠道: 接到可疑的“親人”求助電話(尤其涉及轉賬),無論聲音聽起來多像,立即主動掛斷!
- 主動回撥驗證: 用手機通訊錄里儲存的號碼,或者你知道的絕對可靠的號碼(如子女家里的固定電話、直接撥打孫子本人的常用手機號)打回去確認情況。切勿使用來電方提供的號碼進行回撥。
- 使用私密暗語/問題: 和家人提前約定好一個只有你們知道的暗語或關鍵問題(比如“我們上次一起給小狗起名叫什么?”)。在涉及重大經濟要求的通話中,可以用它來進行快速身份驗證。這比單純問生日等容易被公開獲取的信息更有效。
- 識別“官方”詐騙的黃金法則:
- 凡是要求網上辦案、電話/QQ/微信做筆錄、索要銀行卡號/密碼/驗證碼的“公檢法”,都是騙子! 真正的公檢法機關絕不會通過這些方式進行案件辦理。公安機關不會轉接電話至“檢察院”、“法院”。
- 凡是聲稱“系統(tǒng)升級”、“賬戶異?!?、“包裹涉毒”要求你轉賬到“安全賬戶”或點擊不明鏈接操作的,都是騙子! 任何正規(guī)機構都不會設立所謂的“安全賬戶”讓民眾轉賬。銀行、社保、運營商等不會索要短信驗證碼。
- 核實渠道要獨立: 接到自稱官方機構的可疑電話,掛斷后,親自查找并撥打該機構的官方客服電話(通過官網、官方APP查詢,或撥打114查詢)進行核實。絕對不要相信來電顯示的號碼(可以偽造),也不要使用對方提供的聯(lián)系方式。
- 植入“延遲反應”和“求助習慣”:
- 強制延遲支付: 給自己設定一個硬性規(guī)則:無論對方編造的理由多么緊急、多么令人同情,在轉賬(尤其是大額轉賬)前,必須至少強制等待30分鐘(甚至更長時間)。 利用這段時間,務必通過可靠的獨立渠道進行多方核實。時間往往是打破騙局的關鍵緩沖器。
- 養(yǎng)成“要錢先問人”的習慣: 把“遇到任何涉及錢的要求(借錢、轉賬、繳費、投資),無論對方是誰、什么理由,都必須先問問子女、老伴或信得過的鄰居/朋友/社區(qū)工作者”變成條件反射般的習慣。多一雙眼睛把關,就多一分安全。不要怕麻煩別人而感到不好意思。
三、 筑牢安全防線:技術+親情雙保險
- 子女的責任:
- 耐心科普,定期更新: 用老年人能理解的語言和方式,定期講解最新的詐騙手法(特別是AI詐騙的新花樣),強調其危害性。
- 設置緊急聯(lián)系人: 在老人手機上設置好子女、物業(yè)、社區(qū)民警等緊急聯(lián)系人電話,教會老人一鍵撥號快速求助。
- 關注賬戶安全: 為老人設置轉賬限額,開通賬戶變動短信提醒(子女可同時收到)。對于大額存款,可考慮安全系數(shù)更高的定期存款或與子女聯(lián)名賬戶。
- 下載官方反詐APP: 如國家反詐中心APP,開啟來電預警功能,能有效識別和攔截大量詐騙電話和短信。
- 多陪伴,減少情感缺口: 常聯(lián)系,



?津公網安備12011002023007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