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美術學院以“兩個AI”為題共探人工智能與藝術智性
作為參與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的唯一藝術類高校,中國美術學院深度參與“世界人工智能大會”的策劃與籌備工作,日前發(fā)起“兩個AI:人工智能與藝術智性”論壇,通過辨析兩者關系,呼吁人們關注人工智能技術發(fā)展的同時要更加敏銳地關注人類智性與創(chuàng)造力的發(fā)展。

論壇海報?!≈袊佬g學院供圖
在主題發(fā)言環(huán)節(jié),高世名談到,AI對人類的威脅,依然來自人自身。人工智能并不是為了像人,更不是為了取代人,它有自己的未來,而且是多種和開放的未來,由此才有了此次論壇的主題。在他看來,人工智能越發(fā)達,人類就越需要藝術智性;數字虛擬技術越發(fā)展,身心交感的藝術經驗、從藝術經驗而來的感性就越發(fā)可貴。未來藝術的任務是讓人們在一個日益智能化、自動化、虛擬化的社會里,保持人之為人的感性活力和精神自主,在多重媒介、混合現實的狀況下能夠安頓身心。
相較于AI,人類有著本能的好奇心驅動,可以思考得更深刻,探索更廣闊的未知區(qū)域,但關鍵在于如何“問問題、問好問題”。亞馬遜云科技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張崢以“AI生成詩歌”“AI解讀詩歌”“AI生成抽象畫”等親身實踐經驗為例,認為AI終將會往前走,身為藝術家要學會如何去應用和駕馭它。
中國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教授姚大鈞認為,AI猶如一個控制系統,其在不斷反饋的過程中,把人的感覺、文化的語境都化作了參數,如何平衡AI和人類兩者關系就顯得十分重要。“AI只是一個中間者,對我們來說是人類對藝術、對社會、對本質的一個鏡子,我們應在這面鏡子中增強豐富自己的感受力,而不是因此而變得麻木和遲鈍。”

論壇現場?!≈袊佬g學院供圖
基于中國美術學院與上海市人民政府的戰(zhàn)略合作框架,2024年6月DIU國際設計智造聯盟上海中心項目正式落地上海市楊浦區(qū)。借此契機,論壇下半場邀請了來自不同院校的專家學者和DIU企業(yè)的代表,圍繞“兩個AI”的主題發(fā)言參與圓桌討論。
上汽集團創(chuàng)新研究開發(fā)總院副院長、總設計師邵景峰認為,既要擁抱AI,也要反對AI。他基于自身在工業(yè)設計領域的多年從業(yè)經驗,認為當前AI生成的設計作品愈發(fā)顯得“油膩”,他強調在AI時代,“人”才是最大的個性。
中國美術學院創(chuàng)新設計學院媒介與交互研究所負責人俞同舟指出,人工智能時代藝術家從來不會缺席,而中華傳統對于天地自然的敬畏之心是塑造人工智能中國發(fā)展之道的關鍵。
據悉,此次論壇由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組委會辦公室指導,中國美術學院主辦,吸引了來自全球的學者、藝術家、科技工作者和行業(yè)領袖共同參與,探討人工智能與藝術的深度融合以及人文與科技的未來發(fā)展。



?津公網安備12011002023007號